|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彈簧名稱⑴彈簧絲直徑d:制造彈簧的鋼絲直徑。
⑵彈簧外徑D2:彈簧的大外徑。
⑶彈簧內徑D1:彈簧的小外徑。
⑷彈簧中徑D:彈簧的平均直徑。它們的計算公式為:D=(D2+D1)÷2=D1+d=D2-d
⑸t:除支撐圈外,彈簧相鄰兩圈對應點在中徑上的軸向距離成為節(jié)距,用t表示。
⑹有效圈數(shù)n:彈簧能保持相同節(jié)距的圈數(shù)。
⑺支撐圈數(shù)n2:為了使彈簧在工作時受力均勻,保證軸線垂直端面、制造時,常將彈簧兩端并緊。并緊的圈數(shù)僅起支撐作用,稱為支撐圈。一般有1.5T、2T、2.5T,常用的是2T。
⑻總圈數(shù)n1: 有效圈數(shù)與支撐圈的和。即n1=n+n2.
⑼自由高H0:彈簧在未受外力作用下的高度。由下式計算:H0=nt+(n2-0.5)d=nt+1.5d (n2=2時)
⑽彈簧展開長度L:繞制彈簧時所需鋼絲的長度。L≈n1 (ЛD2)2+n2 (壓簧) L=ЛD2 n+鉤部展開長度(拉簧)
⑾螺旋方向:有左右旋之分,常用右旋,圖紙沒注明的一般用右旋。
⑿ 彈簧旋繞比;中徑D與 鋼絲直徑d之比
ρ——材料的密度(kg/mm³;)
σ——彈簧工作時的正應力(Mpa)
σb——材料抗拉強度(Mpa)
σj——材料的工作極限應力(Mpa)
σs——材料的抗拉屈服點(Mpa)
τ——彈簧工作時的切應力(Mpa)
k——系數(shù)
L——彈簧材料的展開長度(mm)
l——彈簧材料有效工作圈展開長度(mm);板彈簧的自由弦長(mm)
M——彎曲力矩(N·mm)
m——作用于彈簧上物體的質量(kg)
ms——彈簧的質量(kg)
N——變載荷循環(huán)次數(shù)
主要功能①控制機械的運動,如內燃機中的閥門彈簧、離合器中的控制彈簧等。
②吸收振動和沖擊能量,如汽車、火車車廂下的緩沖彈簧、聯(lián)軸器中的吸振彈簧等。
③儲存及輸出能量作為動力,如鐘表彈簧、械中的彈簧等。
④用作測力元件,如測力器、彈簧秤中的彈簧等。彈簧的載荷與變形之比稱為彈簧剛度,剛度越大,則彈簧越硬。
彈簧是機械和電子行業(yè)中廣泛使用的一種彈性元件,彈簧在受載時能產(chǎn)生較大的彈性變形,把機械功或動能轉化為變形能,而卸載后彈簧的變形消失并回復原狀,將變形能轉化為機械功或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