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芯電纜(一般為35kV及以上電壓等級的電纜)一般不能采取兩端直接接地方式。原因是:當單芯電纜線芯通過電流時金屬屏蔽層會產(chǎn)生感應電流,電纜的兩端會產(chǎn)生感應電壓。感應電壓的高低與電纜線路的長度和流過導體的電流成正比,當電纜線路發(fā)生短路故障、遭受雷電沖擊或操作過電壓時,屏蔽上會形成很高的感應電壓。將會危及人身安全,甚至可能擊穿電纜外護套。 單芯電纜兩端直接接地,電纜的金屬屏蔽層還可能產(chǎn)生環(huán)流,據(jù)相關報導單芯電纜兩端接地產(chǎn)生的環(huán)流可達到電纜線芯正常輸送電流的30%--80%,這既降低了電纜的載流量、又浪費電能形成損耗,并加速了電纜絕緣老化,因此單芯電纜不應兩端接地。

二、電纜終端電應力控制方法電應力控制是中高壓電纜附件設計中的極為重要的部分。電應力控制是對電纜附件內(nèi)部的電場分布和電場強度實行控制,也就是采取適當?shù)拇胧?,使得電場分布和電場強度處于常?guī)狀態(tài),從而提高電纜附件運行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 對于電纜終端而言,電場畸變最為嚴重,影響終端運行可靠性較大的是電纜外屏蔽切斷處,而電纜中間接頭電場畸變的影響,除了電纜外屏蔽切斷處,還有電纜末端絕緣切斷處。為了改善電纜絕緣屏蔽層切斷處的電應力分布,一般采用以下幾種方法:(一)幾何形狀法。采用應力錐緩解電場應力集中:應力錐設計是常見的方法,從電氣的角度上來看也是最很可靠的最有效的方法。應力錐通過將絕緣屏蔽層的切斷處進行延伸,使零電位形成喇叭狀,改善了絕緣屏蔽層的電場分布,降低了電暈產(chǎn)生的可能性,減少了絕緣的破壞,保證了電纜的運行壽命。 采用應力錐設計的電纜附件有繞包式終端、預制式終端、冷縮式終端。

熱縮電纜附件俗稱熱縮電纜頭,廣泛用于35KV及熱縮電纜附件熱縮電纜附件以下電壓等級的交聯(lián)電纜或油浸電纜的中間連接和終端上。與傳統(tǒng)電纜附件相比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安全可靠、安裝方便等特點。產(chǎn)品符合GB11033標準,長期使用溫度范圍為-55℃~105℃,老化壽命長達20年,徑向收縮率≥50%,縱向收縮率<5%,收縮溫度為110℃~140℃。所用材料一般為以聚乙烯、乙烯-(EVA)及乙丙橡膠等多種材料組分的共混物組成。該類產(chǎn)品主要采用應力管處理電應力集中問題。亦即采用參數(shù)控制法緩解電場應力集中。主要優(yōu)點是輕便、安裝容易、性能尚好。價格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