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提袋印刷對印前圖文處理的制作要求
手提袋印刷前圖文處理主要是對印前的圖文字采集、處理、排版、拼大版、輸出以及印前工藝控制進行設計處理。只有通過對手提袋印刷前圖文技術與工藝流程進行系統(tǒng)化解決,才能得到質量令人滿意的印刷成品。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可用的印刷技術及設備日趨完善,印刷的系統(tǒng)化學、標準化、流程化、數字化技術發(fā)展日趨成熟,現代社會進入了多種印刷媒介與方式共寸的時代。隨著各種印刷媒介的增多和印刷行業(yè)競爭的加劇以及受眾對印刷品質量要求的提高,手提袋印刷前對圖文進行處理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手提袋印刷前圖文信息處理中,圖文合一拼版技術可分為三大類,一是彩色電子整頁拼版系統(tǒng);二是簡易拼版系統(tǒng);三是彩色桌面出版系統(tǒng)(以下簡稱DTP)。前兩者以電子分色機為基礎,主要用與處理圖象,它們一般都具有逼真的彩色顯示、更高的計算機運算速度和處理能力。簡易拼版系統(tǒng)指具有一般的拼版功能,如蒙版、修版功能等,而層次校正、彩色校正、像素編輯等功能則需在系統(tǒng)中才比較完備。在彩色印前處理中,電分機和彩色整頁拼版系統(tǒng)一直占統(tǒng)治地位,但是它們對文字與彩圖的混排卻無能為力。彩色整頁拼版系統(tǒng)對文字與彩圖的混排處理方面具有較明顯的優(yōu)勢。

手提袋制作要求
尺寸:手袋的尺寸通常根據包裝品的尺寸而定。通用的標準尺寸分三開,四開或對開三種。每種又分為正度或大度兩種。其凈尺寸由長×寬×高組成,更詳細的尺寸規(guī)格請參見附圖。
紙張:手袋的紙張可選用157g、200g的銅版紙。如需與較重的包裝品配套,可選用300g銅版紙或300g以上的卡紙印刷。如選用銅版紙或卡紙印刷,一般需覆膜或亞膜來增加其強度。此外,白牛皮紙由于其韌性強,使用環(huán)保,最近越來越多地應用在
手袋制作上,通常可選用120g或140g的白色或黃色牛皮紙,印刷后需過油以保護油墨不在做袋時擦臟。 加工工藝:手袋的印刷后需覆膜或穿繩方可成形。手袋的繩子可選用尼龍繩,棉繩或紙繩。如手袋尺寸較大時,需在繩孔處加固鉚釘以抗拉力。
印刷過程中水墨助劑的使用方法
水墨的印刷適性受印刷條件、承印物的表面特性、環(huán)境溫濕度;水墨存放時間長短等客觀條件的影響,因此在使用水墨時,需要用一些助劑對水墨做細微調整以獲得印刷效果。

1.色種:用于加深顏色。用量在30%以內,超過30%將會使水墨中連接料的含量過低,導致其附著力和耐磨性下降。
2.沖淡劑:用于降低顏色的深度,用量不好。加人大量沖淡劑可能導致水墨粘度略有上升,此時可同時加入少量稀釋劑進行調節(jié)。
3.稀釋劑:用于降低水墨的粘度。用量在3%以內不會降低水墨的顏色深度,并可保持水墨的PH值不變,加入較多的稀釋劑或使用硬度高的自來水稀釋會導致氣泡的產生,可同時加入消泡劑進行消泡。稀釋劑應邊攪拌邊緩慢加入,以防粘度過低。
4.慢干劑:用于降低水墨的干燥速度,用量在10%以內。
5.快干劑:用于加快水墨的干燥速度,用量在3%以內。
6.消泡劑:用于消除氣泡,用量為1‰一2‰。
7.PH穩(wěn)定劑:用于保持水墨的PH值,用量以使水墨的PH值維持在8.5—9.5為宜。
8.增稠劑:用于增加水墨的粘度,用量為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