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在橋梁和建筑物加固領域中,體外預應力加固法已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關注,它克服了采用其它方法加固材料中普遍存在的應力滯后的弱點,保證了新舊材料和結構的整體性與協同工作。工程實踐表明采用預應力法加固橋梁和建筑物不僅能提高其承載力,還可以減小撓度和裂縫寬度,提高結構的彈性恢復力,并且具有施工方便,不占用空間等特點。
體外預應力技術在設計理論還是材料設備、施工工藝上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應用范圍從早期PC橋梁拓展到了建筑結構,從新建結構拓展到了結構的加固改造和臨時性預應力結構或施工臨時性鋼索。除此之外,體外預應力的應用范圍還不僅僅局限于混凝土結構。評價結構設計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看該結構形式是否能夠充分發(fā)揮材料的力學特性,通過運用體外預應力索,任何具有合理壓縮特性的材料都可以被連接起來,在適當的應用環(huán)境中是一種合理的結構形式。在工程實踐中,體外預應力己從單純應用于混凝土結構拓展到了鋼結構,木結構,磚石結構等等,充分證明了其在結構體系方面的優(yōu)勢。
鋼筋網隔震加固技術:該方法是隔震技術在抗震加固領域中的應用,通過隔震層的設置將地震變形集中到隔震層上,以減小上部結構地震反應,從而保證建筑物內人員、設備的安全。目前已研究出的隔震方法有:橡膠墊隔震、滑移隔震、滾珠或滾軸隔震、擺動隔震、懸吊隔震、彈簧隔震等。目前較多的做法是將隔震層放在原結構基礎上,即基礎隔震。隔震加固法用于現有建筑抗震加固在美國、日本等國已有成功的工程實例,如美國對鹽湖城大廈、洛杉磯政府大樓等幾十棟建筑就是采用此法進行了加固。日本對一些辦公樓、機場等大型公共建筑也是采用此方法進行了加固,效果十分明顯。
鋼筋網片的鋼筋計算方法:
鋼筋重量T=[ ( 網片的長(寬) / 網片間距 + 1 )
X 網片的寬(長) ] x 鋼筋的理論重量 x 鋼筋損耗(一般區(qū)5%)。
舉例:現有一鋼筋直徑為6.5的網片,長6米,寬2米,網片網格間距0.2米,計算網片的重量,如下:
計算公式:T=((6/0.2+1)*2+(2/0.2+1)*6)*0.261*1.05=35.08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