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xiang chun),又名香椿芽、香椿頭等,生長于東亞與東南亞地區(qū),北從北朝鮮南至泰國、印尼等地。樹長可至25米高,樹干直徑可達70厘米,其羽狀復(fù)葉約為50-70厘米長、30-40厘米寬,葉片約為9-15厘米長、2.5-4厘米寬。 香椿的葉片有獨特濃厚的味道,嫩葉可以食用,干燥后磨成細粉,素食者時常拿來當調(diào)味料。嫩芽食用,木材紋理細,是造船和建筑材料,木屑及根可提芳香油,國外用作雪茄煙的賦香劑;種子可榨油,含油量38.5%;根皮及果入藥,有收斂止血去濕止痛的功效。樹皮含川楝素,圖醇,鞣質(zhì);葉含胡蘿卜烴,維生素B,維生素C。
香椿是高大的喬木樹木,原產(chǎn)中國。人們食用香椿久已成習,漢代就遍布大江南北。古代農(nóng)市上把香椿稱椿,把臭椿稱為樗。
【科屬】:楝科香椿屬
【別名】:山椿、虎目樹、虎眼、大眼桐、椿花、香椿頭、香椿芽。


香椿分株繁殖,可在早春挖取成株根部幼苗,植在苗地上,當次年苗長至2米左右,再行定植。也可采用斷根分蘗方法,于冬末春初,在成樹周圍挖60厘米深的圓形溝,切斷部分側(cè)根,而后將溝填平,由于香椿根部易生不定根,因此斷根先端萌發(fā)新苗,次年即可移栽。移栽后噴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發(fā),苗體水分不蒸騰,隔絕病蟲害,縮短緩苗期?!?/span>
香椿苗育成后,都在早春發(fā)芽前定植。大片營造香椿林的,行株距7x 5米。植于河渠、宅后的,都為單行,株距5米左右。定植后要澆水2—3次,以提高成
這是近年來發(fā)展的一種栽培方式。它的育苗方法與普通裁培相同,只是在栽植密度和樹型修剪方面不同。一般每666.7平方米栽6000株左右。樹型可分為多層型和叢生型兩種:多層型是當苗高2米時摘除頂梢,促使側(cè)芽萌發(fā),形成3層骨干枝,第1層距地面70厘米,第2層距第1層60厘米,第3層距第2層40厘米。這種多層型樹干較高,木質(zhì)化充分,產(chǎn)量較穩(wěn)定。叢生型是苗高1米左右時即去頂梢,留新發(fā)枝只采嫩葉不去頂芽,待枝長20—30厘米時再抹頭。特點是樹干較矮,主枝較多。





香椿樹干通直,樹冠開闊,枝葉濃密,嫩葉紅艷,常用作庭蔭樹、行道樹,園林中配置于疏林,作上層滑干樹種,其下栽以耐陰花木。香椿是華北、華東、華中低山丘陵或平原地區(qū)土層肥厚的重要用材樹種,'四旁'綠化樹種。
我國民間自古就有'食用香椿,不染雜病'之說。中醫(yī)認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健胃理氣功效;它的味道芳香,能起到醒脾、開胃的作用。香椿還是治療糖尿病的良藥?,F(xiàn)代營養(yǎng)學(xué)研究也發(fā)現(xiàn),香椿有抗氧化作用,具有很強的抗癌效果。
香椿在吃法上有很多,炒、拌、蒸、熗都可以。典型的菜肴如湖南的'香椿苗煎蛋'、北 香椿苗菜品方的'香椿拌豆腐'、四川的'椿芽炒雞絲'等。至于陜西的'炸香椿魚',更是負有盛名的傳統(tǒng)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