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分析是一門新興發(fā)展中的學科,在提高產品質量,技術開發(fā)、改進,產品修復及仲裁失效事故等方面具有很強的實際意義,【寶冶失效分析】主要含有金屬材料、熱處理、焊接、材料加工與成型、機械設計、材料力學、無損檢測等不同的專業(yè)。
早期失效率高的原因是產品中存在不合格的部件;晚期失效率高的
原因是產品部件經長期使用后進入失效期。機械產品中的磨合、電子元器件的老化篩選等就是根據(jù)這種失效規(guī)律而制定的保證可靠性的措施。失效按其工程含義分為暫失效和永久失效、突然失效和漸變失效,按經濟觀點分為正常損耗失效、本質缺陷失效、誤用失效和超負荷失效。產品的種類和狀態(tài)繁多,失效的形式也千差萬別。因此對失效分析難以規(guī)定統(tǒng)一的模式。失效分析可分為整機失效分析和零部件殘骸失效分析,也可按產品發(fā)展階段、失效場合、分析目的進行失效分析。失效分析的工作程序通常分為明確要求,調查研究,分析失效機制和提出對策等階段。失效分析的核心是失效機制的分析和揭示。
失效機制是導致零件、元器件和材料失效的物理或化學過程。此過程的誘發(fā)因素有內部的和外部的。在研究失效機制時,通常先從外部誘發(fā)因素和失效表現(xiàn)形式入手,進而再研究較隱蔽的內在因素。在研究批量性失效規(guī)律時,常用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構成表示失效機制、失效方式或失效部位與失效頻度、失效百分比或失效經濟損失之間關系的排列圖或帕雷托圖,以找出必須首先解決的主要失效機制、方位和部位。任一產品或系統(tǒng)的構成都是有層次的,失效原因也具有層次性,如系統(tǒng)-單機-部件(組件)-零件(元件)-材料。上一層次的失效原因即是下一層次的失效現(xiàn)象。越是低層次的失效現(xiàn)象,就越是本質的失效原因。
1.1 失效和失效分析
產品喪失規(guī)定的功能稱為失效。
判斷失效的模式,查找失效原因和機理,提出預防再失效的對策的技術活動和管理活動稱為失效分析。
1.2 失效和事故
失效與事故是緊密相關的兩個范疇,事故強調的是后果,即造成的損失和危害,而失效強調的是機械產品本身的功能狀態(tài)。失效和事故常常有一定的因果關系,但兩者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1.3 失效和可靠
失效是可靠的反義詞。機電產品的可靠度R(t)是指時間t內還能滿足規(guī)定功能產品的比率,即n(t)/n(0),n(t)為時間t內滿足規(guī)定功能產品的數(shù)量,n(0)為產品試驗總數(shù)量。累積失效概率F(t)就是時間t內的不可靠度,即F(t)=1-R(t)=[n(0)-n(t)]/n(0)。
1.4 失效件和廢品
失效件是指進入商品流通領域后發(fā)生故障的零件,而廢品則是指進入商品流通領域前發(fā)生質量問題的零件。廢品分析采用的方法常與失效分析方法一致。
1.5 失效學
研究機電產品失效的診斷、預測和預防理論、技術和方法的交叉綜合的分支學科。失效學與相關學科的邊界還不夠明確,它是一個發(fā)展中的新興學科。
上海寶冶工程技術有限
公司
上海市寶山區(qū)四元路168號4號樓, 郵編200941
Mobile: 潘騰 15221261882
Tel:400-118-7988
(86-021)56935006
E-mail:panteng@etc-sb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