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較少純粹的雕塑藝術品,這是一般人不重視中國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發(fā)源于古代希臘,古希臘人重視人體,將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他們崇拜神,也崇拜和神一般完美的英雄——戰(zhàn)士與運動家。為他們塑造供人膜拜瞻仰的偶像和紀念像。如此形成傳統(tǒng),在西方世代相傳,成為一種純粹的雕塑藝術。中國古代社會的制度、文化、哲學與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臘。中國遠古時期重禮教,尊鬼神,藝術重心傾向于工藝美術,在禮器、祭器上發(fā)揮藝術天才,并且同樣也形成傳統(tǒng),影響深遠。從陶器、青銅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藝品發(fā)展出以裝飾功能為主的實用性雕塑,在歷代都占有主流地位。它們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純粹的工藝品,例如象形器皿和供擺設的小型工藝雕刻。一類為建筑(包括陵墓)裝飾雕刻,例如一般欣賞教材中都會列舉的南朝王陵石刻辟邪和唐代順陵石獅。實用性除反映在裝飾雕刻上以外,還反映在明器藝術與宗教造像上。

十八羅漢是由十六再加上其他兩尊羅漢組成的,因此,要談十八羅漢,須先從十六談起。這十六位,在慶友(即難提蜜多羅,斯里蘭卡人)所著《法住記》中的名字是:
①賓度羅跋墮阇(即賓頭盧頗羅墮),②迦諾迦伐蹉,③舉缽羅漢(即迦諾迦跋厘墮阇),④蘇頻陀,⑤諾距羅尊⑥跋陀羅,⑦迦理迦,⑧伐阇羅弗多,⑨戌博迦,⑩半托迦,⑾啰怙羅,⑿那伽犀那,⒀因揭陀,⒁代婆斯,⒂阿氐多,⒃看門羅漢(即注荼半托迦,也即周利盤陀伽)。這十六羅漢,又稱為住世十六。
在十六之外加上嘎沙鴉巴(降龍)和納達密答喇(伏虎)即成為十八羅漢。因為這兩位都各具神通,能降龍伏虎,因此他們加入十六之中而成為十八羅漢,是比較合理的。
關于十八羅漢的名稱,茲略舉如下:
舉缽羅漢(迦諾迦跋厘墮阇 是一位化緣的和尚。他化緣的方法是舉起鐵缽向人求乞。修成阿羅漢


國際藝術運動。風格派藝術從立體主義走向了完全抽象,即抽象的原則,也就是說藝術應完全消除與任何自然物體的聯(lián)系,而用基本幾何形象的組合和構圖來體現(xiàn)整個宇宙的法則——和諧。[2]風格派的主要成員荷蘭畫家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44)認為,只有用最簡單的幾何形式和最純粹的色彩組成的構圖才是有普遍意義的永恒繪畫。其作品多以垂直和水平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各種格子組成,色彩為三原色,紅、黃、藍及黑、白、灰的組合。他反對用曲線,完全摒棄藝術的客觀形象和生活內(nèi)容,主張以幾何形體構成“直角的美”;他還認為通過直角可以靜觀萬物內(nèi)部的安寧,可以創(chuàng)造表里平衡,個性和集體平衡,自然與精神平衡,物質(zhì)與意識的平衡。他的作品主要隱喻是海邊沙丘、遼闊的天空和運河、蘋果樹等。他追求的是一種冷靜、理智、分割的美感,美術界稱這種幾何形體的抽象畫派為“冷抽象”畫派。 風格派思想不僅關心美學,也努力更新生活與藝術的聯(lián)系,在創(chuàng)造新的視覺風格的同時,它力圖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對于20世紀的現(xiàn)代藝術、建筑學和設計產(chǎn)生了持久的影響,涉及到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