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眾寶觀音 右手著地,左手置于立著的膝上,是三十三身內(nèi)的長者身。
巖戶觀音端坐在巖窟內(nèi),悠然地欣賞水面,是《普門品》中“蚢蛇及蝮蝎”一句的象征。
能凈觀音 佇立海邊巖上,作靜寂相,是《普門品》中“假使黑風(fēng)吹”一句的象征。
阿耨觀音左膝倚于巖上,兩手相交,眺望海景,若有人在海上遭遇龍魚諸鬼大難時,念此觀音,可免風(fēng)波之險。是《普門品》中“龍魚諸鬼難”一句的象征。
阿摩提觀音 其形像為白肉色,三目四臂,乘白獅。身有光焰,天衣瓔珞,慈容諦視左方。在三十三身內(nèi)所現(xiàn)是左膝倚于巖上,二手置于膝上,是三十三身中的毗沙門身。
葉衣觀音 坐于敷草的巖上,身披千葉衣,頭戴寶冠,冠上有無量壽佛像,瓔珞環(huán)釧,身有圓光,四臂,右手持吉祥果,第二手施與愿??;左手持鉞斧,第二手持(上皿下絹)索,是三十三身中的帝釋身。
琉璃觀音 別名香王觀音,乘一片蓮華,輕浮水面,雙手捧香爐。是三十三身中的自在天身。
多羅尊觀音直立乘云的姿勢,是《普門品》中“或值怨賊繞”一句的象征。
蛤蜊觀音 此尊形象出現(xiàn)于蛤蜊貝殼中,是三十三身內(nèi)的菩薩身。
六時觀音 右手持梵夾的立像,是三十三身中的居士身。
普照觀音 雙手披衣,立于山岳之上,是三十三身內(nèi)的大自在天身。
馬郎婦觀音自披天衣,兩手重立,是三十三身內(nèi)的婦女身。
在佛教寺院中,供俸著許多種佛像,因為其身分不同,佛像的形象、材料、種類也不相同,佛相依其身分,可分為佛、菩薩、明王、天等數(shù)種。 三門殿內(nèi)殿叫天王殿,殿內(nèi)供俸四大天王、彌勒菩薩、韋馱天,有的還有帝釋天、梵天、伊舍那天、羅剎天、焰摩天、阿修羅王、那羅延天、干闥婆天,正中間供的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像后供韋馱天,面向北,東西兩旁供四大天王像。彌勒菩薩 名“阿逸多”,是釋迦牟尼的弟子,南天竺人,后來由人間生在兜率天內(nèi)院中教化菩薩。據(jù)佛經(jīng)上講,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流傳一萬二千四十九年,如果眾生能夠依正法行持,可以護持法命的。再過八百余年后,彌勒菩薩由兜率天下生此世界成佛。
韋馱天 傳說唐道宣律師曾與天人會談,說及南立天王部下有一位韋將軍常周行東南西洲,護助諸出家人。宋代以后,使在寺中塑了韋馱天像,又和佛經(jīng)中所說的韋馱天相混,一般稱為韋馱菩薩。
四大天王 東方天王名“提名羅吒”,此云持國,能保持國土,是帝釋天的主樂神,手中琵琶以作標(biāo)幟,護東方弗提婆洲人民。南方天王名“毗琉璃”,能令他人善根增長,所以手中持劍,護南閻浮提州人。西方天王名“毗留博叉”,此云廣目,能以凈眼觀察護持人民,領(lǐng)諸龍及富單那,所以手中纏繞一龍,護西瞿耶尼洲人。北方天王名“毗沙門”,此云多聞,有大福德,護持人民財富。右手持傘,表福德之義,護北郁單越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