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板前明線布線:手工布線時(非模型、模具配線),應符合平直、整齊、緊貼敷設面、走線合理及接點不得松動便于檢修等要求。
1、走線通道應盡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導線,按主、控電路分類集中,單層平行密排或成束,應緊貼敷設面。
2、導線長度應盡可能短,可水平架空跨越,如兩個元件線圈之間、連線主觸頭之間的連線等,在留有一定余量的情況下可不緊貼敷設面。
3、同一平面的導線應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當必須交叉時,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須屬于走線合理。(如:主回路和控制回路出現(xiàn)交叉時就需要架空跨越) 4、布線應橫平豎直,變換走向應垂直90°。
5、上下觸點若不在同一垂直線下,不應采用斜線連接。
6、導線與接線端子或線樁連接時,應不壓絕緣層、不反圈及露銅不大于1mm。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路的不同接點的導線間距離保持一致。
7、一個電器元件接線端子上的連接導線不得超過兩根,每節(jié)接線端子板上的連接導線一般只允許連接一根。
8、布線時,嚴禁損傷線芯和導線絕緣。
9、導線截面積不同時,這將截面積大的放在下層,截面積小的放在上層 10、多根導線布線時(主回路)應做到整體在同一水平面或同一垂直面。 11、如果線路簡單可不套編碼套管。
優(yōu)良的耐熱性、物理機械、電絕緣、擠出成型性,在高溫下,保持性能穩(wěn)定等優(yōu)點,熱變形溫度在200-220度,連續(xù)使用溫度為180-200度,ul溫度指數(shù)為180度??赡?50-160度熱水或蒸汽,不受酸、堿的侵蝕。彈性模量在100-200度幾乎不變、線膨脹系數(shù)小、溫度依賴性小,具有無毒性,被美國DA認可、自熄性,不添加任何阻燃劑。
耐高溫電纜型號
明管敷設:
a.明管敷設工藝與暗管敷設工藝相同處參見暗管敷設的施工方法。
b.管彎、支架、吊架預制加工:明配管或埋磚墻內(nèi)配管彎曲半徑不小于管外徑6倍。埋入混凝土的配管彎曲半徑不小于管外徑的10倍。雖設計圖中對支吊架的規(guī)格無明確規(guī)定,但不得小于以下規(guī)格:扁鐵支架30×3mm;角鋼支架25×25×3mm.
c.測定盒、箱及固定點位置:根據(jù)施工圖紙首先測出盒、箱與出線口的正確位置,然后按測出的位置,把管路的垂直、水平走向拉出直線,按照規(guī)定的固定點間距尺寸要求,確定支架,吊架的具體位置。固定點的距離應均勻,管卡與終端、轉彎中點、電氣器具或接線盒邊緣的距離為150~300mm,并保持一致;中間的管卡最.大距離如下表:
明配管中間管卡最.大距離一覽表
配管名稱 管徑(mm)
15~20 25~32 32~40 50~65 65以上 管卡間最.大距離(mm)
壁厚>2mm鋼管 1500 2000 2500 2500 3500 壁厚≤2mm鋼管 1000 1500 2000 / / 硬塑料管 1000 1500 1500 2000 2000
d.支、吊架的固定方法:根據(jù)本工程的結構特點,支吊架的固定主要采用脹管法(即在混凝土頂板打孔,用膨脹螺栓固定)和抱箍法(即在遇到鋼結構梁柱時,用抱箍將支吊架固定)。
e.變形縫處理:穿越變形縫的配管應有補償裝置。
f.接地連接:鍍鋅鋼管管路應作整體接地連接,穿過建筑物變形縫時,接地線應有補償裝置,接頭兩端應用配套的接地卡,采用4mm2的雙色銅芯絕緣線作跨接線。